“意不在酒”的银行系电商能否“人财兼收”?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4-11-28
两三年前,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如今,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浙江金融业掀起了一场“与互联网融合”的竞技赛。
放眼望去,以阿里巴巴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形态正蓬勃兴起,移动支付、网络P2P、众筹等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快速发展。积极迎战的传统金融机构正“前赴后继”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网金融的道路上追逐奔跑,银行系电商、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直销银行、P2P平台……各种新融合产品接踵而出,为市民生活带来了一连串的惊喜。
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浙江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更加充满想象空间。浙江省《关于促进我省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正在紧密调研中,或将很快出台;杭州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我们相信,在未来互联网金融还将不断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本网特别推出互联网金融报道系列报道以飨网友。
“意不在酒”的银行系电商能否“人财兼收”?
浙江在线·浙江理财网11月27日消息(见习记者 刘礼文)
今年“双11”,天猫又创下571亿元交易额,这让厮杀激烈的电商沙场再度成为令人眼红的焦点。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中,除了天猫、京东、当当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兵,坐不住的银行系队伍在两年前也开始“不务正业”,玩起了电商。“全场包邮”、“限时抢购”、“超值回馈”,这些电商惯用的促销广告语如今也现身于银行官网上。
从2012年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正式上线第一家银行系电商“善融商务”开始,交行的“交博汇”、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民生商城”、工行的“融e购”……在进军电商的路上,各大银行似乎进入停不下来的节奏。
根据记者观察,相较于天猫、京东等“全职”电商,银行系电商显然名气不足,且表现平平。但银行系电商擅长于结合自身业务来推特色服务,天生带有金融属性的银行系们更是在交易方式、金融产品上下足功夫。
银行系电商各具特色
积分商城系银行电商雏形
最近,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网上银行进行了大改版,新增了电商平台“融e购”入口,并镶嵌在网页显著位置,似乎在表明其玩电商的决心和诚意。
在银行系电商队列中,今年1月才上线电商平台的工行算是后来者。早在2012年6月,建设银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试水者,推出“善融商务”;此后交行在同年8月推出“交博汇”;2013年4月,农行的“E商管家”首度面市。
根据记者梳理发现,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电商大致可分为B2C和B2B+B2C两种模式。如B2C模式的典型代表工行“融e购”,在其网页上,促销活动、折扣优惠琳琅满目;走B2B+B2C模式的建行“善融商务”和交行“交博汇”都针对性地分别设有个人商城和企业商城。
而向来步调稳健的中行尚未自建电商平台,而是选择结合其外汇特色业务,与drugstore、meili-wang等境外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推出被称为网购领域“小鲜肉”的海淘业务。消费者可以从中行网银平台上的“超值全球购”业务中,购买到来自美、日、韩、欧洲等地的商品。
在股份制行和城商行中,除了民生银行在去年8月牵头成立独立法人机构民生商城外,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广发银行等多数银行均以信用卡商城形式构建自己的B2C模式,只有邮储银行比较特殊,信用卡商城以积分兑换为主。
值得一提地是,信用卡商城的模式正是诞生自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2004年10月,招商银行信用卡商城正式上线,为首家银行级电商平台。据记者了解,这种依托于信用卡业务打造的积分商城正是银行系电商的雏形,信用卡积分商城建立之初,仅是旨在配合银行卡业务的营销渠道,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才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电商平台。
金融超市、逸贷服务
融入多重金融元素
“意不在酒”的银行系电商能否“人财兼收”?
建行“善融商务个人商城”金融服务项目
打开建行“善融商务个人商城”网页,数码家电、汽车、金融产品、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珠宝礼品、交通旅游等十几大行业,数百个知名品牌,近万件畅销商品呈现在记者眼前。在商城页面上,整个商品的布局、购物流程与一般的老牌电商平台并无显著差异。
对于购物狂们来说,银行系电商上的最大福利是其提供的逸贷服务,在满足“剁手族”购物欲的同时,他们不用再担忧还不起的消费账单了。其实这正是银行们惯用的“拿手好戏”—信用卡分期业务。
此外,金融超市是银行系个人商城的另一特色。如建行“善融商务”平台,设置的“房e通”“信用卡消费信贷”与“金融超市”三个栏目,均与金融有关;在工行“融e购”的“金融”频道上,多款基金、理财产品、贵金属等产品信息显示在列;交行的“交博汇”特设有“金融馆”,并下设“贵金属”、“理财”、“基金”、“保险”等多个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子栏目。
“针对企业用户,建行的"善融商务"为企业提供了网络联贷联保、大买家供应商融资、速贷通和e点通等融资产品。”建行浙江省分行电子银行部客户经理姜方远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在B2B业务方面,银行系电商并不只是简单地复制阿里巴巴平台上现有的商品采购批发业务,而是普遍加入了与采购批发整个交易链相结合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意不在酒”的银行系
要圈起客户、留住存款
“意不在酒”的银行系电商能否“人财兼收”?
进军电商无疑是个“烧钱”的活儿,可以肯定的是,银行“试水”电商并非坦途。
以建行“善融商务”的情况来看,自上线之初来,“善融商务”先后经过多次升级调整才实现一体化打通,截止2013年12月31日,该平台入驻商户3万余户,注册会员超过300万,个人商城和企业商城累计成交金额277.82亿元,但这一数字相较于淘宝“双11”几百亿元的日交额差距甚远。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信用卡商城更是在去年8月31日关闭,信用卡分期付款平台“亿佰购物”也于2013年6月申请破产,为银行电商模式敲响了警钟。
为何财大气粗的银行们还为此大费周折呢?失去先发优势的银行系电商们又何以发起反击,抢夺电商市场呢?
从去年开始,以余额宝为首的民间理财产品异军突起,使得银行存款流失的消息屡屡见诸于报端。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较6月末减少1.5万亿元,降幅达1.97%。这是近年来银行业首次出现存款额下降,不禁让银行老大们绷紧了神经,而向银行发起挑战的余额宝正是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产品。
“银行做电商"醉翁之意不在酒",银行在意的并不只是电商带来的经济收益,关键还是为了争取客源,留住存款。”据一名从业多年的国有银行相关人士透露,进军电商领域,能帮助银行形成金融闭环。
该人士分析称,从事存贷业务的银行拥有多年信贷业务和个人业务积淀,在企业端和个人消费端都拥有大量资源,如果能进一步将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联系打通,则能完成整个金融交易环节。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李佩珈认为,银行进入互联网领域是大势所趋,也是经营转型的应有之义,并具备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银行拥有大量庞大的企业和客户基础,这种沉睡的数据亟待挖掘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