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Uber能把专车价格降到最低?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5-3-31
Uber又一次调整价格,宣布价格下降30%。降价后的一周,在与朋友聚会完之后,记者叫了一辆Uber回家,到家后打完五折,显示价格6元,平时出租车的去程是25元左右。身边的朋友,几乎在这场专车大战中留下Uber APP的人都会说,这个软件比出租车还便宜。
这在打车市场激战中,抛开那些免费的代金券,Uber已经将 “人民优步”(Uber中的最低价档)价格降到最低。为什么它能在同类软件中做到最低,这种定价理念如何解决司机收入减少?即将发表于《商业价值》杂志4月新刊这篇文章,不探讨低价是专车最好的方式,只揭开定价背后的理念与思维:
叫车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了
Uber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提高效率。所谓高效率,就是你约了一辆车,距离你最近的司机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到你,并且在送完你下车之后,马上手机会响起距离最近的另一单。在这过程中,可以把效率分解为“浪费的时间少+空驶率低”。
相对于原本密集的出租车行业,因为有了很多的乘客和司机,出租车原本效率就比专车高。因此,效率的第一步是有足够多的车和乘客,打车市场掀起补贴大战就是为了吸引两端的客人。
先看看Uber执行的战术层面。
先有车还是先有乘客,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司机端,Uber的做法与普通专车市场无异,去各大租赁公司寻求合作车辆;Ben是Uber 北京总经理,他是一个生长美国的华裔,做过投资后回国加入Uber,他最先号召他的海归朋友们加入,同时去各大酒吧发传单。但他发现,在传单上放着一个二维码,然后让人扫描下载去叫车,这种方法并没有很高的转化率。他又开始拜托同学们,向各大商学院的同学发邮件。商学院的人接受新观念的意识较强,同时也对Uber有一定的理解,下载量和活跃用户数很快就上来了。
在此之前,Uber的价格也很高,随着车辆和乘客的基数慢慢变大,密集度更高,价格也就顺势下降。
其实,Uber并非一开始就可以低价。在进入北京之初,只有国贸、三里屯这类的地方可以叫到车,并且价高。即使在降价之后,能叫到车的成功率低或者车太远等待时间过久,放弃者也大有人在。
最近发现,叫车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了。一位Uber的新司机告诉我,在滴滴和快的结束专车的补贴之后,Uber降下的价格会补贴给司机,并且还免去了以前需要缴纳的20%平台费;在加入Uber的两周内,他赚了7000人民币,每天早中晚各拉到100元,他就收工。我也遇到过拉了一个月的活儿,只挣了四五千元的司机。
通过补贴吸引更多司机加入,密集度提升以及效率增加,可能就是Uber最新降价30%的原因。
这几乎是所有专车公司们都会尝试的方法与战术,但这些并不是Uber打动我的。在追求效率的理念上,Uber有三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