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创新 本质是监管套利工具
时间:2014-6-14 编辑:邢台网络公司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没人能料到这块产品能在此后一年爆发性成长:2013年6月底,余额宝累计用户数达251.56万,累计转入资金规模66.01亿元。
2013年12月底,余额宝客户数达到4303万人,资金规模1853亿元;截至2014年2月底,余额宝用户数达到8100万户,资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如今余额宝用户数量已超过1亿户。
余额宝的成功使天弘基金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基金公司崛起,甚至超过行业龙头华夏基金。然而随着余额宝的快速成功,货币基金的弊端也逐渐呈显出来。
如一位银行人士所说,余额宝没有创造新产品,没有开辟新领域,也没有绕开现有银行体系。余额宝只是把钱从银行账户里转走,通过货币基金绕一圈又以大额存单存回来银行。
余额宝能引发如此大争议,主要是祸起年末银行钱荒的特殊时期。每年底银行都有存款指标考核,银行会敦促关系户把钱回流银行,催促用户信用卡还款,也会采取手段向储户“揽储”。
与往年不同的是,2013年底类似余额宝产品通过将散户的钱聚集起来,组织成大的货币基金,超90%资金又主要投向银行之间的协议存款。银行原本只需要向散户支付较少的利息,但由于货币基金议价能力更强,可获得更高收益,在“钱荒”时提升了银行“揽储”成本。
如在马年春节前各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1月26日,微信理财7天年化收益率达7.902%。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在6.4%-6.45%之间,明显高于银行理财收益。
当然,余额宝有其历史价值,如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媒体时所言,之所以这么多人选择买余额宝,正是因为管制之下的个人储蓄利率和放开的金融机构协议存款利率之间存在利差,两者之间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这种监管套利的出现正是源于制度不完善和利率的非市场化。以前,大家都口头说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但是都不当真,余额宝的出现让更多人直观、形象看到利率非市场化的危害,银行也开始真正地寻求改变。”郭田勇说,余额宝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鲶鱼”。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