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缸窑村:30%村民“触网”增收近三成——衢州扬长补短2016·典型篇

时间:2016-12-16  编辑:邢台网络公司

 今年我的网店在阿里巴巴上的营业额突破百万元,纯收入达到了二十余万元。”12月13日,在柯城区衢化街道缸窑村衢化缸窑电子商务园内,衢州九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建国欣喜相告。

  2006年“触网”前,姜建国一直在企业上班,收入并不算高。为此他辞去工作全职从事服装淘宝生意。但由于货源异地采购自义乌、杭州,加上服装销售成本高、过季快、补货慢等短板,姜建国在头两年的线上经营始终不温不火。

  线上销售拼的是货源和成本。一番思索,姜建国将销售目标锁定在了竹炭制品上,并从龙游、衢江等地采购。“通过货源本地化,掉头翻身,一举解决了服装淘宝的成本控制、过季压货、缺货补货等问题。”同时姜建国又投入数十万元,搭建了竹炭生产车间,推出枕头、坐垫、鞋垫等竹炭系列产品,成为制造、销售“一条龙”电商。随着业务量的稳步增长,姜建国还每月开出2000元至4000元的薪水,长期雇用5位村民,分别负责产品的加工、包装、发货,并带动村内其他村民逐步“触网”。

  人员本地化方便管理,村内厂房便宜,成本可控,地理位置优越,物流发达……在姜建国眼里,紧邻巨化集团公司的缸窑村有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衢化街道、缸窑村村两委还积极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将废弃多年的原缸窑砖瓦厂改造为1000平方米的农村电子商务园,为村民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缸窑村党支部书记黎耀富介绍:“园内设有创业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为初创人员提供了包括‘店小二’、电商培训、政策扶持等全方位的服务,充分激活大家的创业激情。”

  一张电商网织就村民增收一片天。近一年来,以九浪、凯德、新车宝等公司为龙头,缸窑村已出现了3家生产型企业、8家上规模网店,300多户农户中有30%开起了网店,户均收入较上年增长近30%,并逐步形成了以竹炭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电商模式,今年截至10月底,交易额已破千万元。

  “上月初,我们村还获得了中国淘宝村称号。”黎耀富表示,村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让村民从传统的农耕生产走出,迈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1>>
回顶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