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应用机会:不成熟现实与可期待未来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3-10-9
三是拨打电话功能。目前这些智能手表或者可以辅助拨打电话,或者可以插入SIM卡独立拨打电话,前者如三星GALAXY Gear,后者如A.I Watch。但是,智能手表拨打电话需要使用免提装置,通话的私密性无从可言。
唯一目前各家厂商可以打的噱头是类似可穿戴设备一般,通过特有的传感器功能监测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身体状态。Pebble是将运动模块作为自己的主打功能之一。目前国内的Geak Watch和inWatch也将运动健康模块作为卖点来吆喝。最近,苹果从健身、医疗和时尚行业频频挖掘人才,以开发iWatch。可以想见未来,iWatch也会将运动模块作为主打功能。
有多少应用可以承载?
在人们对智能手表这一革新产品抱有种种美好期待的时候,现实总是无情的。
一方面是来自人们与手机信息无缝对接的质疑。可以想见,作为距离人体最近的电子设备,智能手表对用户构成的侵扰要远超其他设备。
“智能手表看起来是一个信息入口,但对用户而言,其信息服务并没有最本质的需求,也没有达到智能的要求。”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人们已经习惯于手机上的频繁推送,但是人们不便于携带智能手机的场合是否确实需要被无缝通知占满?目前智能手表厂商并没有解决消息通知与用户信息承载能力间的平衡问题。人们更希望智能手表安安静静的存在着,真正有要紧之事需要唤起用户注意的时候才恰当的出现。
“半夜三点把你叫醒,只是为了通知你有人转发了你的微博,这种做法真的好么? ”有人这样吐槽智能手表的通知功能。
另一个来自于智能手表功能实用性的质疑。
相比较智能手机越来越向大屏幕进化,通过智能手表的小屏幕使用一些应用似乎有些反潮流。在一个如以往功能手机大小的屏幕面前,很难想象智能手表能像手机一样被用户反复折腾,重装系统以及反复卸载安装大量的应用,由于显示以及输入的限制,手表可承载的应用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比如三星 Galaxy Gear 上有 Evernote、Pocket、Path、Line等应用,在本地化方面,也已经和去哪儿、百度语音助手、大众点评、航班管家、百度地图等近50款软件。不过这些应用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多半只能利用摄像头和语音来使用。比起完整的手机应用,只是阉割版或者简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