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特性看明白中国电影市场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4-5-16
在以上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一部电影能够在影院生存的时间周期相对稳定,全年所有影院能够容纳的电影数量也是有限的,观众每年能去影院所消费的电影亦是有限的。所以这也是为何北美这种高度成熟的市场中,几大制片商每年的产量相加总会维持在百部以内的原因,并非是能力不及,而是市场容量和投资风险相结合,宁愿少而精,无需大而全。
特性2:每部电影都必须要进入相应的梯队才可以盈利
每个学生或许都会记得高考前各种模拟测试,在这样的测试中,名次比分数要更为重要,因为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升学率相对全国范围来说是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当你能进入到某个梯队时,也代表着你迈入相应学府的概率大大增加。
电影市场亦是同样,2009年,排名第20的电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是8500万,2013年,排名第20的电影是《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票房是3.15亿。当市场的总容量在快速攀升时,只要你进入到好学生的范围,你必然可以享受市场高增长所带来的增量部分(详见下图02)。
再来仔细看一看这些高票房电影的分布(详见下图03),可以看到无论是在2010或者2013,无论是Top20还是Top60,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高票房的名额存在。2013年,单日票房的容量最低未有低于2000万,最高超过一个亿,常规情况下,只要在档期内占据最具竞争能力的位置,那么也就相当于坐拥了3个亿以上票房的机会。
在2013年,前60部电影终于齐齐携手迈过一个亿的门槛,2014,估计这个数字会继续提高到1.2-1.3亿。在扣除相关税赋之后,通常制片方至少可以获得一部电影总票房收益的33%,那么只要扳着手指头,就可以算的出来。2014年,一部投资在4000万以上的电影,必须要进入全年60个三好学生的名单,否则就只能回家抱着枕头哭了。
特性3:管理好过程才能够管理好票房
如果在北京几个固定的地方走一圈,你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以这样的演员阵容,又是XXX导演,只要投资达到XXX,票房肯定达到XXX”。这个公式听起来似乎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投资额度、演员阵容、导演号召力这些变量确实严重影响到一部电影的票房容量,但是光拥有这些基础条件远远不够。
电影项目往往横跨一到两年的周期,在这其中所遭遇到的各种不可测如同天气一般多变,因此所谓的“票房肯定XXX”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目标而已。是否能够达到目标,运气不是主要因素,电影团队的项目管理能力才是决定性的要素,也就是说,只有管理好整个项目中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才能如期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