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拒绝广告 进军手游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4-6-25
脸萌的爆红,离不开社交平台天然的分享机制与媒体的推波助澜。但在一炮而红之后,更多地舆论开始倒向另一边—认为脸萌会像魔漫相机和疯狂猜图一样,过把瘾就死。
对于这样爆红又急转直下的应用,很多网友称之为现象级应用、流星产品,还有月抛产品等等。而互联网从来就是追逐热点、寻求点击和出镜率的环境,一旦一款产品没了声音,就会被人质疑“还活着吗”。
舆论的导向切中了脸萌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转型,以留住用户和提升活跃度。
不得不提起的是,脸萌作为贴图应用,火热的根源也与贴图经济在亚洲的兴起有关。由LINE引发的贴图热潮席卷了亚洲多个国家,使得它通过贴纸和基于卡通形象的手游,稳坐移动社交应用盈利第一的宝座。
据悉,目前在各大应用商店中已有超过600种贴图应用,但大多只在类微信应用中操作。而大批设计师和发行商正在为贴图构筑环境,未来这一市场的价值将远大于现在应用中的表情符号。
郭列所看准的方向便是内置于社交应用的贴图方向,同样基于脸萌头像延伸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他透露,未来脸萌会增加玩法,基于熟人关系链建立除头像外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到心情素描等。同时,也会根据陌生人关系,拓展兴趣图谱式的社区。
“整个团队的技术基因在于社交领域,而设计基因又来自动漫头像,所以将二者糅合,来创造更多种应用场景。”他解释道为何选择这个方向。
在应用场景想象方面,比如当用户感觉到很累,想在朋友圈中表达出来,就可以打开脸萌,基于自己的头像,结合或站着或倒着的漫画素材,然后修改表情文字发出来。
“这些应用场景使得用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从前用户很难通过拍照来表现自己的疲惫,用漫画就会更加自然,可能不容易被朋友评价为zuo。”郭列解释应用场景之所以适用的原因。
不过,新的场景对美术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用户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郭列表示,脸萌会提供各种素材,降低用户的创作门槛,使其进行个性化调试,同时保证输出的图片有趣。
各种网友也对脸萌的未来和正确用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网友蘑菇ZOZO建议用户生成自己的表情包,收藏在社交软件中—基于自己的头像制作不同的表情。她举例说,当你想表达哦、额、好吧、滚粗、魂淡的时候,都会是自己的样子,有着喜感的效果。
在盈利模式上,虽然团队尚未急着变现,但郭列已经有着自己的打算:开放手游渠道和IP输出,与游戏厂商进行分成合作,不过游戏会以脸萌的形象元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