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做中国的苹果 要做世界的小米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4-7-19
“做到极致”是小米创始人、CEO雷军的口号。研发高性能手机的小米科技公司,用4年时间便使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美国的苹果。
公司副总裁周光平称,小米的最大特点是与“米粉”对话,把“米粉”反馈的信息活用于产品研发中,将手机做到极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共售出2611万台,销售量同比增长271%;销售额达330亿元,同比增长149%。
在智能手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米声誉鹊起,其背后有着创新的营销模式。小米没有零售店,而是通过互联网垂直电商的销售模式,省去了库存、物流等中间环节,颠覆了手机行业的传统做法。
小米怎样做到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实现高速增长?周光平说:小米拥有一个国际化的研发团队。
周光平本人是工程师,曾任美国摩托罗拉手机总部核心专家,从事手机研发近20年,2010年他接受雷军的邀请,加入小米的领导团队。
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创业之初只有14人,其中大部分员工是来自微软、百度、摩托罗拉、谷歌、金山、阿里巴巴等大牌公司的精英。用雷军的话说:“当时就确定要办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随后小米不断发展,吸引各路英才,走到今天,现在已拥有6000余名员工。其中一线研发人员1800人,平均年龄43岁,都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
小米的成功也吸引着国际精英加入。2013年8月,前谷歌安卓产品管理副总裁巴拉(HugoBarra)向公司高层递交辞呈,加入了小米公司,负责国际业务拓展,以及与谷歌的战略合作。
针对外界批评小米是靠饥饿营销发展起来的言论,周光平并不认可。他说,小米初创时期确实受制于供应商,当时公司太弱小,供应商在分配上比较苛刻。但随着出货量增大,再加上品牌效应,今天供应商对小米的态度有了大逆转。他解释道:“2011年小米拥有资金8亿元,拿出7亿元研发、生产,最大化扩大生产。小米手机并非饥渴营销,而是供不用求。”
周光平提到小米的口号:“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小米。”他说:我们要融合世界各品牌公司的经验,打造硬件、软件、互联网三项全能。
目前,小米智能手机在国际上尚未形成炙手可热的局面。为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小米先试水香港、台湾等地,今年致力于开发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印尼、泰国、越南、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十个海外市场,明年将进军北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