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现身一直播,针对近年来的投资理念特此做创投分享课程。江南春认为:
中国很多企业都说自己有技术优势、有商业模式的领先优势,他认为在中国没有很强的专利保护的情况下,技术、商业模式的开创优势或其他优势很大程度上都是可被模仿的,它只是使你拥有一个时间窗口,只有在时间窗口饱和攻击,最后在消费者心中创建了一个等于号,让自己的品牌等于某个新品类才算成功。
消费者心中固定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品牌才是一个真正的护城河,这种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优势是很难被铲除的。它使你有效地避免陷入同质化和价格战。
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很多认知是先入为主的,比如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大空第一人,大家知不知道第二个人是谁?一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第一这样一个印象,第二第三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往往一个公司能开创一个心智优势,往往在市场上拥有70%的行业利润。如果大家要创业,投资人跟你见面时,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到底开创了什么新的品类,你到底开创了什么新的特性。第二你所开创的特性,你的技术优势、商业模式或是先发的优势有没有给你一个6个月以上的时间窗口,你能不能抓住这个窗口,采用饱和攻击的方法,在消费者心中产生独占的优势。很多人太迷恋技术优势,江南春认为技术和商业模式非常重要,但在二者开创差异化的基础下,你是不是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找到那个位置,那个词语。定位理论都会讲到,你不是在经营你实际的这个公司,你实际上在经营消费者心智中那个位置,那个词语,就像沃尔沃占据了安全,奔驰占据了尊贵,词语一旦被占据,大家的认知直到今天都很难被改变。
回忆大学在中文系时听朱大可老师讲课,江南春说朱大可老师的思路经常颠覆主流认知。比如大家觉得《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伟大的爱情故事,但是朱大可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断背山的故事。为什么他会认为这是一个断背山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宋朝的一个故事,而宋朝是中国同性恋最昌盛的时期,祝英台是女扮男装,梁山伯最后跳崖自尽很大程度上是发现祝英台竟然是个女的。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觉是一种男男之间的感觉,最后发现她是女的,内心无法接受,最终跳崖自尽了。江南春认为这是一种差异化的定位和颠覆性的思考,很多商业思路都是在跨界要素的重新组合当中走出独特的甚至相反的路径。
而分众传媒在差异化的定位中做了什么?最早的媒体都是大众媒体,我们起名就叫分众,这是对立面。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所有行业规则列出来,然后向它相反的方向走。
大众VS分众
比如:有些媒体的工作是让10亿人看3遍,我们的工作让2-3亿的主流受众看30遍,这就是找到独特的受众定位。
中国有13亿人口,除去6一7亿农民,还剩下6一7亿都市人群,而其中20岁-45岁之间的都市消费者只有3亿,这里月收入5000块以上的是2亿,我们把所有的兵力压在这2亿上,这就是差异化的聚焦定位。
定位就是找到你的竞争对手最薄弱的环节打进去,所以我们看竞争对手,电视的最主要受众还是家庭主妇和中老年人,我们找他们相反的方向,把这块打透,就做20-45岁月收入5000以上的人。
这是个风向标的人群。因为45岁以上的人消费习惯很难改变,但是20-45岁的人容易改变。
内容为王VS渠道为王
很多人说,所有媒体都讲内容为王,好的内容吸引注意力。
为什么媒体不可以渠道为王?世界上最难看的杂志就是航空杂志,看完永远记不住内容,但封底不是卡地亚就是劳力士就是奥米茄,里面还有江诗丹顿,宝齐莱,万国表。
对于我这个不戴手表的人,关于手表的品牌认知,都是从航空杂志上知道的,当一个人处在比广告更加无聊的时间和空间,广告就被人看了。
内容很精彩,但其实很危险,人是优化选择,给你内容和广告选择,一定会看内容,广告想不起来的。但是如果你换了一个空间,变成了广告和无聊做选择,你发现广告还可以的。
以地理位置为中心VS以人为中心
而且我发现有一个特点,媒体比如报纸、电视都是国家的,民营公司唯一可以进入的是户外媒体,但是那时候淮海路每十几米一个广告,徐家汇有屋顶都有广告。
当你想起户外的时候,所有人早就把你可能想象的位置都占了,无路可走。
来晚了,怎么办?只能反方向走。我是中文系的,文学就是人学,把人研究透,这是一切的根本。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和轨迹,如果可以把广告植入到这个规律和轨迹中,就可以跟它频繁相遇。
徐家汇做个牌子,等很多人过来是一个方法,能不能追着人的生活轨迹走呢?我们换成这个思路的时候,发现人是要回家的,人也是要到写字楼上班的。
于是分众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活圈媒体,抓住消费者最核心的生活,从家里到写字楼,再到卖场和影院等等过程的生活空间的覆盖。
与此同时,取得资讯的方式也可以反着走。当年户外媒体是以地理位置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是一片空白。徐家汇是中心,上海有三四个商圈是中心,对户外媒体来说,其它的地方没有价值。
但是如果以人的碎片化生存环境来讲,每个人的家都是有机会的,每个人的写字楼也有机会,每一栋建筑物都是机会。
所以分众的差异化,最主要是从大众到分众,内容为王到渠道为王,地理位置为中心到人的生活圈为中心,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开创了全新的媒体业态,成为了百亿级营收的中国第二大媒体公司。
有网友问:分众已经是一个1500亿市值的媒体龙头公司,而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消费者的主要资讯来源是移动互联网,如何看待分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江南春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线上资讯和信息进一步碎片化,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过载时代,用户拥有数不清的选择,晚上你可以选择看电视,看视频,看微信,玩游戏,教小孩读书,也可以在外面逛街,喝茶聊天,看电影K歌,移动互联时代人有太多选择,但对于品牌传播而言,资讯过度,选择太多是个巨大的困境,手机上随处可见的插入广告越来越被用户选择性忽略。这反而造就了电梯媒体今天的价值。人总要回家,人总要上班,人总要等或坐电梯,分众所开创的电梯媒体实际上是一种无选择广告模式,正如电视里只有一个台,手机只能上一个门户网站一样,分众在人们不可选择的电梯空间内做的是无选择的媒体生意。
江南春认为:分众电梯媒体不仅没有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而且反而在资讯碎片化粉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受益。在城市中,以公寓楼,办公楼为轴心有3亿以上主流消费人群,而这一庞大的人群,每天都要围绕电梯上下班,电梯构成了一个无选择环境。生活空间中必经的广告其实很多,楼体广告和公交车身,候车亭广告其实也是必经的广告,但由于周围空间太广阔而且用户往往处在移动之中,目光很难聚焦。分众的无选择广告则有所不同,等电梯或置身于电梯之内对于用户来说就是无聊时间,在狭小的空间利用用户原本没有价值的一二分钟时间进行广告投放,反而容易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广告上。
很多网友问道对于直播江南春怎么看,江南春表示:我个人很看好直播,它是视频自媒体化的一个过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主播,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而且这种内容可以用最生动的面对面、更互动的表现形式去沟通,它的商业模式既可以是广告,也可以是虚拟礼品的收费模式,也可以是垂直网红电商。江南春认为直播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输出,一种价值观、一种认知输出的过程,如果粉丝认同主播的价值观,就会认同他所出售的商品,所以我认为直播不仅有广告、道具收入,还有可以有网红、知识电商都会有机会,直播这种形态在未来几年一定会成为主流,而且以前的电视被视频逐渐取代,已经把年轻人逐渐吸引过去,但是我认为电视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直播,有主持人的直播,这些内容本身还是电视的优势,在有了视频直播之后,我认为这个优势也有可能被打破,直播很有可能是未来对于电视更新形式的一种替代。
此次江南春的一直播共有100多万人上线围观,继江南春之后,更有贾乃亮、李连杰、雷诺、邹市明等跨界巨星分享有爱故事,同步各行业一线内容资讯到明星名人分享个人理念,无所不跨,一直播由一下科技、新浪微博联合推出,具备天然媒体属性,两个月上线以来获得半个娱乐圈供应内容,坐拥新浪微博4亿用户,一直播携手小咖秀、秒拍打造出移动视频的全新矩阵。1
此次江南春的一直播共有100多万人上线围观,继江南春之后,更有贾乃亮、李连杰、雷诺、邹市明等跨界巨星分享有爱故事,同步各行业一线内容资讯到明星名人分享个人理念,无所不跨,一直播由一下科技、新浪微博联合推出,具备天然媒体属性,两个月上线以来获得半个娱乐圈供应内容,坐拥新浪微博4亿用户,一直播携手小咖秀、秒拍打造出移动视频的全新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