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C"并非"Customer"或"Consumer"(消费者),而是“Copy to China”,即把国外(主要是美国)的某种模式搬到中国来。在创业伊始,许多互联网公司常采用国外比较流行的某种模式,走向IPO时,也毫不掩饰地自称:我们就是中国的某某某。
比如2011年人人网在纽交所上市时,就把旗下人人游戏、糯米网和经纬网等产品一同打包,自称是中国的"Facebook" 、 "Zynga" 、 "Groupon"和"Linkedin"。
这一模式时常被诟病为“山寨”,但其盛行也有原因,最显著的一点是,美国互联网产业长期被认为是世界标杆,所以借鉴模仿他们的模式,更容易得到投资人的信任。
然而,每经小编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外对于“C2C”模式将走到尽头,“2CC”(to Copy China)模式将取而代之的论调越来越多。有外媒甚至直接喊出↓
现在轮到硅谷来“山寨”中国了!
有时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的负担,阻碍你前进。例如,柯达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胶卷业务仍为其最大营收来源,因而无暇顾及发展数码相机业务,最终其他数码相机公司借柯达的发明将柯达逼上了破产之路。
而类似的剧情也在全球移动技术领域上演。据参考消息、观察者网报道,美国《纽约时报》8 月 2 日刊文称,美国硅谷一直都被誉为世界科技之都:这里诞生了社交媒体和 iPhone,并将这些科技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而中国则总是被认为在追随硅谷的脚步。但事实并非如此。
图片截自纽约时报官网
即时通讯软件 Kik 和 Snapchat 的用户可以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拍摄二维码来添加朋友和分享信息;Facebook正在 Messenger 应用中增加约车和支付功能;脸书与推特已推出视频直播服务。
而这些新进展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是在中国最先流行的。
报道称,中国的两款应用——微信和支付宝,早就开始用二维码来让用户通过手机支付和转账。两款应用都能让用户叫出租车或订购比萨饼,而无需切换到其他应用。视频直播网站YY.com多年前就开始让网红们在家中的视频摄像头前聊天、唱歌。
“我们认为中国还会进一步领先”, Kik 的创立者泰德 ? 利文斯顿 ( Ted Livingston ) 如是说。文中还举出了更多例子:
在约会应用Tinder推出之前,中国人已经用一款叫陌陌的应用与附近的单身者调情(小编:呃……);
在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讨论用无人机送货之前,中国媒体已报道了国内快递公司顺丰速运试验这一想法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