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全球最牛的索尼电视,走了哪几步弯路?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4-2-16
其五:智能电视浪潮下索尼的保守决策
自从2011年的CES上,三星展示了其设计的首款智能电视以后,智能电视就成为了电视领域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先不说中国国内的这些企业对于拥抱智能电视概念的热情,国际品牌中三星和LG在此方面持续进行了大量投入,从功能定义,交互设计以及内容运营商都做足了功夫。
这些努力的实质,是试图改变传统电视机作为内容展示终端的尴尬地位,进一步成为能够主动获取内容的智能终端,从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订户中分一杯羹,并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而在此方面,索尼则是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电视端强调与自有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多屏互动,靠手机与电脑的内容,作为电视机端内容的主要来源,我们能够理解这种做法将电视与手机、平板电脑的品牌效应沉淀并发挥其最大价值,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样做是否也更加把电视推向一个“单纯显示工具”的位置上去?保持并发挥现有显示技术优势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顾客需求的变化方向,也应该有足够的敏感度才好。
思考:索尼电视未来之路
坦率的说,在这个时候将电视从索尼剥离出来独立运营,目的其实非常的单纯:平井一夫需要在2014财年结束的时候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如果不能继续靠出售非核心业务开源的话,至少也能够将亏损的大头剥离出来进行节流;而对于即将成为独立子公司的索尼电视而言,如果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还是有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的:
1.借助4K普及的东风
2014年将会成为4K产品及4K内容普及的开始,索尼现有的4KX-Reality PRO技术已经在其旗舰产品X9000A上实现,这项技术能够利用索尼长期积累下来的在图像显示优化方面的数据库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另外4K之争实际上还是内容之争,索尼已经开始同Netflix进行合作,将《纸牌屋》第二季的4K版本同步到索尼Bravia电视上进行播放,虽然区区一部纸牌屋对于索尼电视内容的充实起不到太大的效果,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加之Netflix自有的其他4K内容,在一定范围之内还是能够形成领先优势。
2.搭上One Sony的顺风车
之前索尼所为人诟病的另外一点,就是公司内部沟通不畅,资源协调存在众多问题(这个事儿在国内俗称大公司病,基本上大家都有),而平井一夫的One Sony思路,也正是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而来;XperiaZ1已经成为了这个计划落地的最成功的一个产品,虽然说现在来看电视已经不在平井一夫的核心业务群当中,但是依然有机会去争取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源,真正能够使索尼电视成为索尼消费电子设备群中参与多屏互动的成员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显示设备。另外在内容方面,索尼基于索尼影业所具有的全球三分之一的影片版权,也完全有机会成为索尼电视的杀手锏,与其他品牌建立差异化的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