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为文艺青年做了一款产品,结果被二次元占领了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5-5-1
“你们的对手是知乎、简书,还是nice和in?”
面对36氪的这个问题,Lofter产品经理廖庆辉(小K)的回答是,“我们没有对手,几年前是有的,现在都没有了”。
但是如果非要在内容和社交之间做出选择的话,小K还是选择社交,“长文章、图片、视频,这些形式都可以变,但是不会变的是社交”。
二次元入侵
2011年底Lofter刚上线的时候,Lofter学习的对象显然是轻博客Tumblr。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Lofter的用户70%来自移动端。75%是学生,50%是20岁以下。他们的口味并不是这个80后产品团队一开始就能摸清楚的。
“一开始我们以为自己的用户会是80后,文艺范,和豆瓣(用户)还是挺接近的”,小K告诉36氪,“但是从去年开始,二次元用户开始迅速增加。根据去年年底我们统计,30%的用户是二次元用户,现在这个比例肯定更高了”。
而且二次元用户的活跃度是普通用户的1.X倍,小K基本同意这样一个观点:
对于很多社交或者社区产品来说,如果现在不考虑二次元用户,可能再过几年你就没有用户了。
他还向36氪透露,“在Lofter TOP 100的标签中,有50多个是CP”。
所谓CP,couple的缩写,是指二次元同人作品中的配对。
“EXO可以产生CP,TF boy之间任意两个也是CP。Lofter上有一个很火的CP标签,叫 九八 ,你知道这是谁跟谁吗”,小K说到这里露出了狡黠的笑容,“《智取威虎山》看过吗?杨子荣是老九,还有一个老八,他们俩在一起了”。
现在很多电影上映之后,Lofter上就会出现一个或者几个新的CP,同人小说、插画就跟着火了起来。实在是让人脑洞大开。
除了标签订阅之外,Lofter的内容分发主要依靠社交关系产生的信息流以及编辑推荐。二次元用户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编辑也会把二次元内容当做重点推荐。
Lofter的承载丁磊的社交梦想
但是Lofter团队并不想把自己打造成一款“二次元”产品。“未来希望摄影师、二次元和其他内容创造者的比例是30%、30%和40%”。小K提到了两个图片社交的参照物,“他们中一个被打上了潮人的标签,一个被打上女性时尚的标题。这样早期是有一些好处的,但是后面反而会成为瓶颈”。
Lofter不想自我设限。因为他们不是一家创业公司,而是网易旗下的一条产品线,“如果追后平稳发展,没什么想象力,公司不喜欢这种项目。”
目前网易已经放弃了微博这条产品线,而易信又迟迟不能打开局面。网易对社交的希望就转移到了Lofter身上,今年春节过后,丁磊在Lofter上活跃起来,平均每两三条就会更新一次,相当于他在网易云音乐上出现频率的一半。
Lofter上已经能够产出粉丝量接近百万的大V了,但是小K希望粉丝1万到10万的用户增速更高,“Lofter内容生产者之间是相互关注的,内容消费者和内容生产者之间是单向的。”
所以Lofter准备学习知乎日报,小K觉得知乎日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一个单向的媒体产品输出社区内的高质量内容。一个类似于“Lofter画报”的东西正在规划中。
而且小白用户究竟会如何消费图片内容?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Lofter已经尝试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内容,比如他们和QQ空间合作,在后者的“画报”中嵌入Lofter的推荐内容。
为什么不是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呢?
“我们现在都准备试,和各方都可以合作,一切以效果说话”,商业变现的方式也在试。企业赞助的活动已经带来可观的广告收入,也尝试了内容衍生品Lofter Art。未来还有可能做信息流广告和电商。后者是丁磊目前认准的变现方式。考拉海购和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发现都是今年网易的大动作。
但是小K表示现在丁老板的心态已经放得很开了,“网易旗下的团队现在都有很大的自主权,也会得到可观的激励”。
这是丁磊从唐岩身上收货的教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