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6-12-12
近年来,一股由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人才参与的“双创”浪潮正滚滚而来。展望未来,全市上下更是信心满满,始终把“双创”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我市民营经济阔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故事
抱团取暖 凝聚人才创新活力
布局新颖的办公场所、崭新的桌椅、高配置的电脑……作为全市首家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的综合孵化器,雅安市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自正式运行以来,以“互联网+创新创业”为基础,以“互联网+农业”为重点,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创新创业舞台。
9日中午,孵化中心办公区域内像往常一样忙碌。见到供销e家——雅安·熊猫公社馆(下称熊猫公社)负责人王达时,言语中更多是对企业发展的展望和对创业孵化中心模式的夸赞。
“以前我们做一些软件开发,还要专门跑到成都找公司,成本高、效益差,现在与孵化中心合作,开发软件这一项就直接找中心了,省了不少麻烦。”王达直言,在这样开放式的空间里,最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能够产生很多有价值有创意的点子。孵化中心作为一个资源整合的“集市”,在这里,所有入驻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流沟通,人才资源共享。
的确,人是创新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
孵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聚集有潜力的新型创业公司,整合人才资源,提供精准服务,这是孵化中心的首要职能。它构建了网络众创服务平台及众创服务中心,为创新者、创业者提供包括培训、咨询、包装设计、推广以及电商平台等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此外,中心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房租减免,物业管理费用减免等等,这些都为新成长起来的企业减轻了很大负担。
目前,已有50多家以“互联网+农业”为核心的企业同孵化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已有包括熊猫公社、雅安鑫泰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大批企业入驻孵化中心。
举措
线上资源整合 线下资金支持
创业服务机构注册571家、创业服务产品1754款、创新创业载体注册148家,创业企业团队注册17166家……网上打开“赢在雅安”,一组数据令人振奋。
据了解,该平台通过打通政务与双创服务业之间的壁垒,充分调动政府在创新创业服务中的作用,收集我市企业及项目大数据,再对其进行清理加工,对接到孵化器和金融部门,改变政府财政资金传统“拨”的方式为“投、贷、贴”方式,初步构建起“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
“‘赢在雅安’仅是我市助力创业平台发展的一个方面。”据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思路,以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为支撑,积极推进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开展。
创业资金方面,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初创期、种子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园区、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同时用好1亿元市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创业和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
该负责人坦言,通过整合创业资源,落实好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补贴力度,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参与到创新创业浪潮中来,或成为新常态下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成效
优化环境 夯实创业基础
去年7月,我市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各县(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
目标即是强有力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打造孵化器大平台和加快市县孵化器建设,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之困,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也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首个市级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共建成各类孵化器20家。在全国各地的雅安商会已达6家,会员企业近500家,在外雅商会员企业今年回乡投资项目5个,投资总额近7亿元;2015年至今,全市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4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达61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