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黎之异:一样的改革不一样的局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4-3-7

全世界的电视行业,有两个模式。一个模式是美国为代表的“赤字财政”,一个模式是英国为代表的“成本附加制度”。赤字财政就是电视台几乎不管制片,很少投入或者压根没有投入,产品是否能为市场接受的风险与利益,几乎全部由制片方承担,很自然的,产品的著作权大部分为制片方所有,比如衍生品,比如二级三级销售权。成本附加制度就是电视台在制片上有很大的投入,甚至就是电视台自产的,风险与利益都归电视台,衍生品与二级三级销售权等权益归电视台。这两条路径走了很久,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赤字财政就是“制播分离”,不是中国人的发明。
所以一般说来,美国人的东西,都是说某某制片公司的,比如迪斯尼的米老鼠。迪斯尼不是没有电视台,但它主要以内容制片为主。英国人的东西,就说某某电视台的,比如BBC的天线宝宝,因为的确是电视台自己砸钱砸人做出来的。从最终效果看,美国人的制度对内容产出量很有好处,英国人的制度容易出精品。当然,必须补充一句的是,这两个制度不是泾渭分明的,美国电视台不是什么制片都不做,英国电视台也不是什么内容都要投入一下,更何况美国大制片也有电视台,所以只是一个表述上的主要差别。而美国人有时候会抱怨自家的制度羡慕英国人的,反过来也一样。所以这两制度,谈不上谁是真理的代表,各有利弊。
—— 插播结束的分割线 ——

裘、黎的改革逻辑
早些时候,中国电视台搞的其实是英国成本附加制度,自己投入做节目,很有名的就是老版西游记和红楼梦(都有央视版之称)。到了近年的时候,开始刮“制播分离”之风,始作俑者,黎瑞刚算一个。必须要说的是,当时那是顶着很大阻力的,广电总局若干人是不满这样做法的。
中国电视台都是国有媒体,属于体制内的单位(还是事业单位),英国人的BBC是政府贴补的电视台,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电视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事实也必须认可:无论是中国人制播混业,还是英国人成本附加,产量不高但有精品。
但中国人的问题在这里:产权。英国人虽然有政府贴补,但还是比较商业化的运作,有很清晰的利益分配制度,所以英国人搞完精品以后,还忙不迭地继续挖掘内容的价值,做更大的买卖,内容产品卖来卖去不亦乐乎。但中国人基本上就是拍完了事,后续的事儿,几乎不做,道理就是产权不明晰,缺少利益分配机制,没有动力去干这事。
黎瑞刚的改革,表面上是搞制播分离,其实是在一个产权不清的电视台整体结构里挖了一个局部——这个局部具体而言就是“制”,来搞产权清晰。制播分离真心不是新鲜事儿,但沿着制播分离的道路,把制这一块产权化,那就是改革,是向前的。电视行业里的“制播控传”四件大事,制已经市场化,传已经企业化,把住播和控即可。对于黎瑞刚来说,经过多年努力,今天面临的天地,相对上报而言,宽广很多。
现在来看裘新掌握的上报集团,看着都是媒体,但其实根本逻辑完全不同。上报集团以纸媒为主,媒介形式就是文字图片。文字图片这块我们国家的政策是怎么样的呢?正好倒过来。我姑且把采访写作看成是“制”,把网络刊载看成是“播”,在文字图片的全媒体范畴下,大的政策就是“制”不可以市场化,“播”可以。
我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来支持我这个观点,一直到今天,新浪搜狐等商业门户网站只有新闻刊载权,没有新闻采访资质。也就是说,它可以“播”,不可以“制”。裘新所面对的情况,与黎瑞刚所面对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文字图片为主的媒介能不能在制上市场化?不好讲,中国有司对纸媒的态度和对视音频媒体的态度非常不同,以前的解放日报集团一把手是市委委员,文广倒不是。越重视,越不好讲它会变化,而且,平心而论,这个动作,不是裘新这一级能做出来的,要看更高层的意思。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也有商业层面上的考虑,需要谨慎。

作者天宇科技 - 裘黎之异:一样的改革不一样的局

本文地址:http://www.chongyv.com/News_Show_1839_1.html   手机地址http://www.chongyv.com/Mobile/News_Show_1839_1.html

版权所有 ©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最新资讯
核心服务
品牌形象
邢台网站建设
邢台网站优化
成功案例
品牌设计
公司成功案例
邢台网站优化
解决方案
邢台网络公司
邢台网站维护
邢台网络营销
招贤纳士
加入我们
学习发展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留言
如何合作
首页
手机网站
FLASH版
旧版邢台网络公司
本站关键词邢台网站建设邢台网站制作邢台网站设计,交换链接QQ:83004814 链接要求:pr>=3,百度快照三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