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一致唱衰传统电视,各行各业普遍看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端的营销价格优势和精准可衡量优势,集体将橄榄枝投向新媒体。两年前就已火热的OTT领域虽然吸引了包括BAT在内的资本争相进入,但适逢移动互联网大潮涌起,无论是内容方,运营方还是广告主,都将竞争重心投向移动互联网。彼时的OTT作为是各方战略布局的一颗棋子,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如玉沉于石,淹没在移动互联网这场热潮中。
但是,移动互联网能满足用户的全场景需求吗?移动互联网适合所有的品牌开展营销吗?在碎片化时间中捕捉用户,营销效果一定会好吗?
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主,宝洁公司(P&G)对此开展了积极尝试。过去一年,宝洁公司全面消减传统广告预算,营销重点向新媒体倾斜,但是,实际的营销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让宝洁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评估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价值。幡然醒悟的宝洁公司,宣布2017年将再次改变媒体投放策略,消减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推广费用的同时,广告投放重点回归电视大屏。宝洁公司的营销尝试,验证了移动营销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品牌化的广告主和集中在家庭使用场景的产品而言,电视大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此,作为独立第三方OTT运营大数据平台,奥维云网积蓄力量,独家推出OTT智能电视运营大数据,与各方合作伙伴协作做大OTT端影响力。同时,奥维云网积极与宝洁公司等众多广告主展开合作,通过大数据来共同探索OTT大屏用户价值,希望把最真实、最客观的数据展现给广告主,提升广告主在电视大屏以及跨屏的广告投放效率和投放效果。
受众回归电视大屏,OTT成就家庭场景
随着OTT电视终端日益普及,作为家庭空间核心的客厅,其尴尬境地正在发生转变。曾经远离的年轻人又开始回归家庭,客厅重新成为他们在家庭中的娱乐中心。奥维云网大屏蓝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OTT终端(包括智能电视及盒子)保有量达到1.65亿台,并保持年均10%的增长。全国近30%的家庭已经可以在OTT端通过点播方式收看互联网内容,其中,超过70%是35岁以下的年轻活跃群体。规模化覆盖、高速成长性和充满活力的年轻受众,给沉寂中的OTT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爆发力。预计到2020年终端规模超4亿,覆盖全国70%以上的家庭。
宝洁回归大屏,看OTT如何成就大屏超级入口地位
电视大屏成功吸引众多年轻受众的关注和青睐,OTT端独有的“互联网+电视”概念功不可没。OTT端聚合了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双重优势,将电视大屏价值无限放大。海量的优质资源,再加上可互动的点播方式,满足了年轻人对内容和用户体验的苛求,让OTT大屏本质上与传统电视区别开来。与占据碎片化场景的移动端相比,OTT大屏则聚焦家庭娱乐生活场景。舒适安逸的环境,视听效果一流的高清大屏,加之丰富的内容,这些为受众营造了极佳的收看体验和信息传播氛围。
OTT终端高活跃,海量用户价值待挖掘
借着高价值的内容和良好的用户体验,OTT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屏生态蓝皮书的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6月,OTT激活终端超9000万台。按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开的3.2人/户的电视家庭人数计算,OTT激活终端覆盖家庭人口2.8亿。
宝洁回归大屏,看OTT如何成就大屏超级入口地位
相对于终端规模和激活量,日活指标更能体现OTT端的商业价值,主要表现在终端的高接触度,内容的高吸引力,场景的高粘性,以及品牌的高曝光度等四个维度,这为品牌营销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到今年上半年为止,OTT日活终端占比接近半数,覆盖家庭人口达1.5亿。凭借较高的日活稳定受众基础,OTT端形成了持续的规模化流量和潜在商业价值。但依据目前OTT端的商业化程度看,其市场价值显然被严重低估,海量用户价值亟需引起重视和深挖。
智能电视成主流,大屏入口争夺激烈
OTT端一直是智能电视盒子和智能电视并行发展。但有先发优势的电视盒子发展受限,给传统电视厂商介入提供了窗口期。电视厂商将盒子植入电视终端,通过与视频网站合作,将智能电视发展成为OTT终端甚至整个电视机品类的绝对主流。无论是终端规模还是日活表现,智能电视都远超盒子。大屏蓝皮书数据显示,智能电视激活终端规模和日开机量都是盒子的2.5倍以上。随着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提高,智能电视的规模将进一步放量增长。
作为大屏主流终端,智能电视硬件的市场竞争自然异常激烈。乐视、阿里、暴风、风行、PPTV、联想等20余家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推出自有智能电视品牌和产品。面临压力的电视厂商,积极转型应对并取得了骄人业绩,其中创维、海信在中国地区的激活智能终端数均超过15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