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凭什么上市?!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3-11-1
姚最近在媒体上说:“我最崇拜的企业家是马云,他做的事情,跟我要做的事情很像。”
在姚看来,马云把中小制造业者带入互联网,自己则是把规模更小但总量巨大的本地生活服务业者带入互联网。“58同城是往平台方向走的,这就是我们没有卖掉而选择独立上市的原因。在我能看到的未来中,58同城甚至能向阿里巴巴这个级别努力。”
i黑马注:马云做的事和58做的事很像?在广义上的抽象商业模式,似乎合理,都是在对商品和服务进行C2C于B2C的整合,但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品类的不同,以及标准化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限制公司的天花板高度。在上市之时向阿里巴巴靠拢,或多或少能为58做一个好的背书,而开盘后公司股票大涨50%以上,或多或少印证了姚劲波概念植入的成功。
【一】姚劲波谈58同城的轨迹和经验
又一个取得阶段性成功的“Copy to China”创业故事:中国创业者发现了美国的灵感,他在本地化的过程中以脏活累活为壁垒,甩开一干竞争对手后,去了纽交所。姚劲波也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从在意外界到坚定自己的过程。他的经验是:1.总得有些正面的数据让你相信自己坚持的方向没错;2.创业无法取巧;3.找到最强的人,然后相信他。具体如何实现?以下为姚劲波口述,由《创业家杂志》进行整理:
分类信息市场爆炸就是在这两年,但跟电商比,我们现在只到它2003年、2004年的阶段。我们这个事情要真正成功还需要10年。
58同城最开始模仿的是Craigslist。美国的DIY文化盛行,家里的汽车坏了,自己去修,中国则存在着远大于美国的准中介服务群体,有100万个房产经纪人,仅北京就有超过1000个搬家公司。所以我们做了两年后基本上不再看Craigslist。而且Craigslist一直是公益性质的网站,我们则是拿了投资成立的公司。我需要独立把赢利模式给探索出来。
免费可以把人吸引到你的平台上来,我们早期的口号就是免费发布信息。58同城的用户量每年都在涨,早期很多广告商找我们谈首页广告,我们并没有兴趣。广告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把你的心态搞坏。本地生活服务的商户就给58同城几千元钱,如果你今天签了一个30万元的单,以后所有人都不会再去管那些小客户了。所以我就做了个简单粗暴的决定,58同城不做大客户,也不做品牌广告。我现在不依赖任何一个客户。
从2005年创业开始,我们就一个个地问在58发布信息的商户,我做什么你才会满意?客户告诉我们,我们没有把他的信息排到前面,或者我们把他的信息删了。在我们看来是件小事,但在那个人看来就是件大事:搬家公司是12月回家过年,还是1月回家过年,跟58同城提供的服务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