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凭什么上市?!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3-11-1
为什么它不影响我的心情了?我从来没怀疑过我们的方向,这个体系里的人也没有怀疑过。如果说你能够影响的人还怀疑,那是创始人的问题。我们的投资人也比较放手,58同城从来没有腥风血雨。我没做把钱揣自己口袋里这种不靠谱的事,也没让公司面临很大的危机。市场也在表扬我,从来没有哪一年的收入增速是低于100%的,就这样连涨了7年。批评你的文章谁看?用户不看,客户也不看。质疑出来有一个好处,当外敌入侵的时候,公司的凝聚力是很强的。
第二是不要做太容易、特别精巧的事情。微信看起来就太炫,刚出来,所有人就在谈论它的千万种可能性,这个事情就不适合创业者做。有缺点的东西才容易成功,你把这些缺点弥补上了,那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很脏的事情才不会有很多人跟你抢。我们2008年左右想明白了,脏活就是壁垒。58同城始终在主动做各种尝试。
一个搬家公司可能只有几个人,小学文化程度,也不上网,我们用人力帮它完成在线化。为什么我们用了8年才去上市?因为用户和商户都要成长。也许他两年后就学会上网了,但是我们不想等。创业者有的时候说这个市场还不成熟,我再等两年。你有上千个对手,凭什么是你等到了机会?你比别人多走一步就多一个先机。我不等它,所以我能比别人早两年上市。
第三是从第一天就要在每一个板块选最好的人。要让你的人拉着公司往前走,而不是被业务推着走。我是个人站长出身,不确定我的能力能不能跟上这个公司的发展,也不知道我每天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总是不由自主去做一些产品、技术上比较细节的东西,那是我擅长的。我们前4年是公司推着人走。
后来才是人拉着公司走。一方面我们原先的人变强了,一方面引进了一部分人,像老庄(高级副总裁庄建东)、叶兵、老段(副总裁段冬)。我认为做这件事最好的人在哪里,我就去拉这个人过来。陈小华当年在赶集网,我跑到他们公司楼下给他打电话,我说你不下来见我,我就上去见你了。
我们的发展节奏比较从容。现在即便回到2006年、2007年,我可能也只是让58同城少走一些小弯路。我们没犯过大错误,比如错误的收购,错误的业务转型。
跟我想做的事情比,58同城的用户量、规模、收入甚至包括我们为用户提供的体验都只做到了1/10。分类信息市场爆炸就是在这两年,但跟电商比,我们现在只到它2003年、2004年的阶段。我们这个事情要真正成功还需要10年。
i黑马注:“如果腾讯抄你怎么办?”这是创业者常被问到的问题,姚劲波给出了一个好答案,做他们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去做的事情,这里依然大有商机。
【二】58同城VS赶集——流量战争
作为营销平台,58同城的商业模式能成立的前提条件就是它的流量得足够大。在它晋升为分类信息网站流量排名全球第一的8年间,简单地说,姚劲波做对了两件事:找到一个合适的人;2011年斥资6900万美元打赢一场广告战。
可以说,现在,无论是线上的导航、SEO、SEM,还是线下的电视、公交、地铁,各个流量入口处,在这个行业内,58同城再无对手。在这个行业,58同城高级副总裁陈小华就是那个“合适的人”,他也是广告战的指挥核心之一。且看陈小华自述所经历的的流量和广告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