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下一个陈欧?斯坦福之梦和玻璃长城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5-4-16
尾声
2009 年,肖广申请斯坦福MBA的时候,杨宁以校友的身份帮他做过一次面试。当时,杨宁已经结束了空中网的业务,正在五道口做悟空搜索。但那也是他创业生涯的晚期了,有点身心俱疲的意思。
当时,杨宁问肖广:“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肖广说:“改造中国石油零售行业。”
杨宁比肖广大9岁,他像个老江湖一样笑了:“不可能,那是一个资源导向的行业。”
那一年,肖广25岁,他不服气,跟杨宁争辩了一番。6年之后,因缘际会,他竟然真有机会做自己当年最想做的事情。
4月初的一天,杨宁坐在国贸的写字楼里暗暗发笑。他早已不记得这段往事了。如今,他的身份是乐博资本的创始人,投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项目。
“他们啊……”他咳嗽起来,吞了一粒药片,“在斯坦福待久了,被理想主义影响过之后,你的情商和现实世界是脱节的。”
“为什么?”
“ 屡次受打击之后,你就会预期回调了。当年,我的团队还造过反呢,集体罢过工呢,也被黑过钱。当你在上市之后都被人陷害,被人在媒体上攻击,各种举报,运用各种关系打击你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江湖和人心的险恶。一开始,大家都会理想主义,不切实际,最后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市场会教育你。”
杨宁今年40岁。他和陈一舟、周云帆一块儿,算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斯坦福先驱。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先后创办了三家公司,没有一家真算得上成功。如今,他成了一个信奉王阳明的天使投资人,谆谆告诫年轻人们,不可过于理想化,以及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在他看来,中关村虽有中国硅谷的美名,但和美国创业压根不是一回事。如果带着斯坦福那一套回来干,迟早会碰到一座玻璃的长城——美好得闪闪发光,触手可及,但死活无法穿越。
肖广创业一个月,对此他还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他记得,在斯坦福有两个非常有名的教授:一个教Touchy Feely,教导学生相信他人,追求梦想;另外一个教Paths To Power,教导学生奉行马基雅维利主义,结果导向,不择手段。每一年,这两位教授都会进行公开的大辩论,引来无数看客。
“我也不知道两年之后我会变成什么样子。”他说,“但我想,中国还是需要斯坦福这样的创业者吧?总不能都是土匪啊。”
欢迎来到不纯真年代。